上周的金融新闻总算安稳了一点。仍然,中国的政策行动、美国的通胀数据和欧美央行的会议纪要,带动了市场情绪的起伏。美国经济软着陆期待下,美股向上,并带动世界多数国家的走强。同时债市有波动但无方向性变化。美元综合汇率上升,日元对美元汇率再次觊觎150大关。伊以之间没有爆发大冲突,但是以色列对黎巴嫩发起了几次冲击,原油价格继续上扬。黄金逼近历史高位,多数大宗商品走势犀利。节日后的A股市场表现不佳。FOMC会议纪要显示,决策成员在大码加息上有颇大的争议。
美国九月通胀高过市场预期,CPI上涨到2.4%,核心CPI3.3%,均高过市场预期0.1个百分点,显示物价回落趋势面临阻滞。好消息是,住房房租所造成的通胀压力开始加快了回落速度,坏消息是核心通胀的回落受阻,几个主要服务业如汽车修理和保险的价格压力比较突出。
由于不同物价指标的结构差异,笔者估计是月底出来的PCE通胀的回落,可能比CPI通胀回落得更积极一点,这些决定了联储不会停止降息步伐,减息25点的可能性很高。联储一旦开始了减息步伐,除非遇到特殊事件或特殊场景,在方向上是不会轻易改变的,决策者不愿意因为政策的左右摇摆而失去政策信用。
不过同样的,联储在政策力度上的确存在调整的空间。九月大码减息,当然是对就业市场突然失速作出的紧急反应,不过各种迹象显示FOMC内部对此争议很大,只是在主席鲍威尔的强力推进下,多数决策成员同意了50点减息。从事后的经济数据看,联储激进作法可能是过度反应了。在金融环境已经明显改善的情况下,猛降政策利率并非明智之举。
联储“凭数据做决策”的方法论,在经济转折点和数据不确定性面前无可厚非,最新的经济形势和宏观数据,均指向就业稳定、消费韧性、通胀回落的大趋势,因此将政策利率从“抑制性”转为“中性”是合理的,也许是必须的。基于此判断,笔者维持联邦基金利率趋向2.5-2.75%这个中性水平,以高透明度、快步小减的方式进行,今年两次各25点,明年4-5次各25点。
和两个月前相比,市场对大码减息的预期基本消失。最新CPI公布之后,期货市场定价90%的可能FOMC在在11月6-7日的会议上会减息25点。就业数字和消费情绪,虽然不在高点,但是根本谈不上衰退,美国经济最大的可能是“软着陆”,也有可能“不着陆”。就业数字何去何从,对于经济前景的判断至关重要,也是笔者对修改未来经济形势判断的最重要依据。
目前的美国经济状况,对于民主党竞选总统是有利的。尽管选民普遍不满意拜登管理经济,但是对贺锦丽经济政策的认可度却高过对特朗普的。这主要包括三个原因,一则特朗普的政策不确定性太大,二则特朗普的税收政策过于倾向有钱人和大企业,三则特朗普所提倡的政策可能制造出高达七万亿美元的债务。相信下一个FOMC会议不会影响到选情,但联储政策对未来总统确有影响。
美元指数再次逼近103的近月高位,联储九月大码减息所带来的负面冲击基本上已被消化。市场中多数人认为联储进入政策利率下行周期,美元汇率因此看贬。笔者对此不甚认可。毫无疑问,利率差是国际资金流向的一个重要指标,美国利率持续下行会对汇率走势(尤其是短期走势)带来压力。然而,利率差乃至汇率都是相对的。
美元利率被看低,欧元、英镑利率也被看低,甚至人民币利率也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。相对于欧洲经济、日本经济,美国经济的韧性最强,欧洲央行和英格兰银行的减息幅度不会小过联储,也就不存在息差缩小的情况。日本银行是各大央行中唯一可能加息的,但是以目前的内需状况,BoJ一时间很难有大动作,新任石破政府也没有政治实力推动利率正常化。
长远来看,科技创新能力、生产力的提高和人口结构的变化,对长期汇率走势很重要。以目前世界的格局,欧日英恐怕都不是美国的对手,甚至各自存在着严重的结构性问题。在法币世界中,在可预见的未来,恐怕找不到一个堪与美元抗衡的币种,所以笔者对长期投资的看法很坚定,组合配置的大部分,一定是美元美元美元。
投资者中对美元的不信任,很大程度上和美国联储不断印钞和美国财赤越来越不可控有关。笔者认同美元的信誉受到了庞大QE的伤害,但是不认同这是美元贬值的理由。普天之下那家大央行不QE?天下乌鸦一般黑,资金放到哪个币种都受到财政乱象、货币乱象的影响,美国并不是唯一的,而汇率需要有币种升值才能有币种贬值。美元没有信用,其他币种也没有信用,每个人的资产都需要放在起码一个币种中。
本周焦点:欧洲央行减息和中国GDP数据。1)欧洲央行减息25点的可能性颇高,即基本反映到价格上了,估计拉加德的记者会会暗示12月还有一次减息。2)英国就业数据估计显示工资上涨继续放缓,同时CPI降到2%之下,料英国央行11月减息25点。3)中国第三季度GDP可能略有进一步下滑,最近出台的经济政策应该来不及反映在数据上。4)美国九月零后数据,预计环比0.1%的增长。
本文纯属个人观点,不代表所在机构的官方立场和预测,亦非投资建议或劝诱